古代为什么形容人力气大,非得用扛鼎呢?原来鼎在中国古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自从大禹治水,将天下分为九州,并铸九鼎之后,鼎就成为立国的重器,政权的象征。力能扛鼎,其深意在于说明这个人有争夺天下的能力。

17-10-40-43-30.jpg

这个鼎到底有多重,现在已经无法考究了。战国时期秦楚皆有兴师到周求鼎之事,秦灭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朝的九鼎西迁于咸阳。那么一个鼎有多麽重呢?有一种说法是,“据当时传说,每一只鼎,要九万人才能搬动,所以周武王就用了九九八十一万人,才把九鼎运回都城镐京”。试想一个铜鼎要九万人才能搬动。用上八十一万人,才能把九个铜鼎搬到周之都城镐京。这在距今四千多年的夏代(因为九鼎是夏禹王时铸的)当时哪来那么多的铜材,哪来那么大的铸造设备,哪来那么大的起重设备?所以这种说法,应属民间传说的故事,是个噱头。

力能扛鼎这个词,最初是用来形容西楚霸王项羽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第七》:“籍(项羽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就是说项羽力气大的可以举起大鼎。

a17c6a02c79b076_size67_w450_h271.jpg

再说一个,力能扛鼎的,司马迁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记载“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由此看来,淮南厉王刘长,不禁力气大,胆子也大,竟然敢当街刺杀王侯,真是够嚣张。

《史记·秦本纪》对嬴荡死因的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嬴荡力大无穷,一次与孟说比试举鼎时,结果绝膑(一说绝脉,反倒成全了秦始皇一脉),英年早逝,死时年仅二十三岁。

《北齐书》:“(高涣)及长,力能扛鼎,材武绝伦。”高涣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第七子,封上党王。因当时有谶语“亡高氏者为黑衣”,漆、七同音,遂深受文宣帝高洋猜忌(初,术士言亡高者黑衣,由是自神武后,每出行,不欲见沙门,为黑衣故也。是时文宣幸晋阳,以所忌问左右曰:"何物最黑?"对曰:"莫过漆。"),关牢笼一年后被高洋处死,死时年仅二十六岁。

《汉书》"胥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动作无法度,故终不得为汉嗣。"刘胥为汉武帝第四子,封广陵王。他因为行为没有法度,最终没有成为皇位继承人(继位的是其弟汉昭帝)。因汉昭帝(汉武帝少子)无子,他便觊觎皇位,诅咒(“巫蛊”)汉昭帝。汉昭帝死后,他接着诅咒昌邑王刘贺(汉武帝第五子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被霍光废掉)、汉宣帝刘询(汉武帝太子刘据之孙)。汉宣帝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因诅咒汉宣帝之事发觉,刘胥自杀。

《后汉书》记载:“虞延字子大,陈留东昏人也。延初生,其上有物若一匹练,遂上升上,占者以为吉。及长,长八尺六寸,要带十围,力能扛鼎。”虞延可能是这些力能扛鼎者中最不能问鼎皇权的,历史对其记载也确实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