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宁波人闯荡上海滩靠的是“三把刀”——剪刀、菜刀、理发刀——即从事裁缝、厨师、理发三个行业,但对于“宁波帮”的先行者叶澄衷来说,他靠的却是一条小舢板。

清末巨富叶澄衷:曾是贫穷的舢板少年

叶澄衷,字成忠,浙江镇海人(今宁波),其出生时正值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叶澄衷幼年丧父,只读了半年的书就去当学徒,14岁那年他即随乡人闯荡上海滩,由此如鱼得水,闯出了一番大名堂。17岁那年,叶澄衷突然爆得大名。原来,当时有个洋行经理雇叶澄衷的舢板摆渡过江,船靠岸后,洋人因有急事而不慎将公文包遗忘在舢板上。叶澄衷打开一看,包内钱款甚巨。叶澄衷一直等在原处,直到先前那洋人赶回,并将皮包原物奉还。

洋行经理万万没有想到,一个中国苦力竟然如此诚实。之后,洋经理不仅为叶澄衷介绍生意,而且还在报上为之大大鼓吹了一番。不久,叶澄衷用赚来的钱开设了一家“顺记五金洋杂货店”,以为来往船舶提供五金配件等,这也是他一生事业的发迹之始。在当时,五金生意是新兴行业,叶澄衷抓住机会将五金店的规模扩大,之后又陆续开设了多家分号。8年后,叶澄衷收购了一家德国人开设的“可炽铁号”,由此介入煤铁生意,并先后成为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总局等大企业的供应商。

清末巨富叶澄衷:曾是贫穷的舢板少年

1870年,美国洛克菲勒创立“美孚”石油公司,10年后,“美孚”进军上海,但其主营的煤油生意早有英国亚细亚石油公司和美国德士古石油公司捷足先得,当“美孚”找到叶澄衷时,后者对此并不乐观,因为当时除租界外,使用煤油灯的用户并不多。谈判中,叶澄衷提出三个条件,一是独家经销,二是佣金提高到25%(其他公司为20%),三是提货后三个月结算货款。在与美孚洋行达成协议后,叶家的生意越做越大,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条,叶澄衷充分利用了这三个月的结算时间差,不仅在资金周转上游刃有余,而且“用洋钱生钱”,这些短期资金不断被投放到钱庄或实业中而不需支付分文拆息,因此叶家财富与日俱增。

清末巨富叶澄衷:曾是贫穷的舢板少年

1890年,叶澄衷创办燮昌火柴公司,这也是当时上海最大的民族火柴公司。在与洋商的激烈竞争中,燮昌非但没有被挤垮,反而越战越勇,销量占到上海市场的1/3以上。之后,叶澄衷又在汉口开办分厂,两厂日产火柴40余万盒,行销大半个中国。另外,叶澄衷还开办缫丝厂并涉足航运等业务,其经营的钱庄在鼎盛时期一度多达上百家,“镇海叶家”也因此成为上海声名显赫的九大钱庄家族之一。至19世纪末,叶澄衷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巨富了。

清末巨富叶澄衷:曾是贫穷的舢板少年

叶澄衷以贸易起家,继而办实业、做金融,他身上有两种性格,一是“敢为天下先”,二是“谨慎从事”的经商之道,两者的完美结合最终让这位出身贫穷的少年一跃成为“宁波帮”首富。发家致富后,叶澄衷仍热心于社会公益。1899年,叶澄衷在上海虹口张家湾捐地30亩并捐资10万两创办“澄衷学堂”,可惜校舍未成,叶氏即告去世,年仅59岁。之后,其家人继续捐资添办,后从该校走出了胡适、倪征燠、竺可桢等近代名人。另外,叶澄衷还在家乡创办义学,包玉刚、邵逸夫等即在此接受的启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