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过很多教育思想,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启发式教学等等,两千年来一直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这个“有教无类”的主张,历来被人们所称道。这句话语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有教无类。

在孔子以前,教育所服务的对象是贵族子弟,平民百姓是没有权利接受教育的。孔子私人设立学校,开门招生,打破了这一格局,开辟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新篇章,“有教无类”的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有教无类”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教无类,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不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民族、城乡、地域等等,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孔子言行一致,他门下弟子三千,来自春秋各国各个阶层,有贤有愚,有贫有富,有乡村野人,也有贵族子弟,还有在当时社会不入流的商人,孔子对他们都是一视同仁。

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修”就是十条干肉,当时应该是很廉价的,每个家庭都出的起,意思是说,只要你拿十条干肉这么一点东西给我当拜师礼物,我都没有不教的。这可不是学费,学费也不可能这么低,并且像现在学费是按年或者学期交的,孔子那十条肉干只是拜师礼,一次性的,他的学生大多是长期随学,像子路,跟着孔子一学就是三十多年,这要是学费的话,孔子干不了几年就赔死了。这就是孔子对有教无类教学理念的践行,他毫无保留的向弟子们传授知识,培养他们的德行,并且还不收学费,所以他们的师生感情很好,肝胆相照,胜过父子之情。

“有教无类”到底是什么意思?

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还认为学习不应受年龄限制,不论老少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孔子的学生年龄参差不齐,什么年龄的都有,有比孔子小几岁的子路,还有比他小四五十岁的曾子、卜商等人。大家知道年轻人思维敏捷,记性好,学东西;年长者记忆力衰退,学习效率低。如果站在教师立场上,是不愿意教育年长的人的,教育年轻人才更容易出成果,更容易给老师脸上贴金。但孔子不是这么想,他坚持有教无类的理念,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不容易出效果,就放弃年龄大的求学者。

“有教无类”到底是什么意思?

当时孔子这种做法,也引起人们的种种疑问。《荀子.法行》中记载:

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子贡回答的很好,这也正是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生动体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需要坚持贯彻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