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古代的酷刑,估计大家的头脑中或许会浮现出剁手跺脚、阉割、刺面挖膝盖,乃至剥皮实草、千刀万剐等惨烈无比的肉刑。然而,有一种刑罚虽然不会给受刑者搞得鲜血横流、惨叫不止,但同样也是残酷至极,比起上述肉刑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刑罚就是——髡(kūn)。可能多数人听到髡就蒙了,这是啥刑罚。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剪头发!

理发.jpg

现代人可能理解不了剪头发为什么是一种酷刑,因为生活中即便再邋遢的人,等头发长了都要修剪。

然而,古时候,随意修剪头发可是一项大罪。因为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孝之始也。”(摘自《孝经》)。也就是说不能轻易毁伤、改动自己的皮肤和毛发,而剪头发则意味着父母赋予你的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被人给破坏了,是极不孝顺的行为,到时候不但令父母伤心,也会令街坊四邻看不起,从而在人前抬不起头来,这对于把名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古人来说是巨大的精神折磨,不亚于上面所说的那些肉刑。

而且古人觉得头发与寿命和健康之间有某些神秘的联系,因而剪去头发可能会影响人的生命健康。已经剪掉的头发如果落入仇人、妖物或鬼怪之手,这个人的意志就会被控制,生命和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古人的观念中,剪掉犯人的头发或许会对他的人身安全造成不可预知的威胁,对其心理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因此,官方就从这些观念上作文章,发明出了一种酷刑——髡(kūn)刑。即将人的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最常见的是将罪犯的长发剪为三寸左右的短发。

实际上,髡刑目的是将受刑人彻底钉在耻辱柱上,跟宋代在犯人脸上刺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髡刑的年代非常久远,是上古五刑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屈原在《楚辞・涉江》中就曾写道“接舆髡首兮”(接舆是春秋时的隐士,楚国人,曾遭受髡刑)。在此后的历朝历代,都将髡刑视作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直到清代,乾隆的继后还因为剪断自己的头发引起了轩然大波,并因此被废。可见这种观念流传之久远。

一个例子是,话说三国时期,曹操在一次行军途中,命令属下官兵不得践踏麦田,违令者斩首。但就在这时候,一只野鸡突然飞出来,致使曹操的坐骑受惊,踩坏了不少麦苗。曹操当即把军法官叫来,问该当何罪?军法官不敢隐瞒,只能回答“应当斩首”,曹操说“制法而自犯之,何以率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 说罢,曹操就拔剑割下自己的一缕头发扔到地上。

timg (2).jpg

不管曹操是真的“有法必依”,还是一种笼络人心的诈术,这个故事至少说明当时古人对头发的重视程度。古人认为,头发是灵魂的栖息之地,是生命的象征。在这种观念下,头发可以作为人身的某种替代品——就像曹操用它来替代首级一样。知道了这些,髡刑之酷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