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做为明清两朝的首都,那么明清两朝的皇帝们是不是和现在的北京人一样都操着一口流利的京腔呢?

京腔.jpg

做为北京土生土长的康熙大帝,却说着一口赵本山的口音,每天都操着东北方言上朝议政。康熙的祖籍在如今辽宁省新宾县,这个地方属于抚顺,距离赵本山的老家铁岭直线距离只有100公里。康熙的口音不一定与赵本山相同,但相似度至少会在一半以上。

从康熙批阅的奏折上也可看出一二。如“专治疟疾……连吃两服,可以出根”。这其中,“可以出根”实为“可以除根”,而东北话讲“除”就是第二声的“出”。还有,比如“解京又费一凡事,不如存库……”,这其中“费一凡事”,实为“费一番事”,用东北话讲“番”正是第二声的“凡”。

原来啊,康熙继位距离清朝入关只有短短的18年。当时康熙的周围例如说孝庄太后、苏麻喇姑都说这带有东北方言的满语,也就是宫廷内都是说满语的。这些人全部是从辽宁迁移过来的,虽然满语不完全等同于东北话,但相似度非常高。而北京话在此时还没有真正形成,或是还没有真正产生影响力。

后来,随着满汉语言的快速融合,以及汉臣的大幅增加,此时在民间形成的北京话才慢慢成为宫廷中的主要语言。但康熙年事已高,毕竟又是皇帝,不可能再学北京话。

朱元璋.jpg

其实明清时期有口音的皇帝当然不仅仅只有康熙,还有我们熟悉的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建都南京,而且把南京方言定为明朝官话。可是呢,朱元璋却不会讲一句南京话,他的口音带着浓重的家乡凤阳腔调。这在中国历代帝王中也算得上是独树一帜的了。

俗话说乡音未改鬓毛衰,作为天子的皇帝可以轻易改变一个人的生死,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但是却改不掉自己的口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