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很多人都看过星爷演的《武状元苏乞儿》,但是不知道大家发没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武状元好像没有穷人什么事。居然没有一个穷人入围决赛,其实这并不仅仅只是电影中这样演,生活中也是这样。

苏灿.jpg

像小学生一样默写100字的课文,像运动员一样练习举重,这些竟然都是武状元的必考项目。武举考试看似公平,其实平民根本没机会,而且选出来的人才不是有勇无谋的匹夫,就是只会纸上谈兵的理论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公元702年武则天创办了武举制,目的就是为了补充军官。武举考的主要就是,骑马使枪,骑马射箭,举重等等这些跟现在的运动会差不多的项目。这些考试看似没什么问题,但其实在这种制度下普通民众根本没有机会。因为他们根本买不起马,连骑都不会,更别提在马上射箭了。所以说唐朝武举选出来的,都是一些个人武力比较高的氏族子弟,很多人根本都不懂什么叫兵法。

为了解决武举出身没文化的问题,宋朝的武举考试里出现了策论,也就是写一篇关于兵法的论文,只有通过了策论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后面的考试,而且宋朝大大降低了武举考试中武的部分。这种情况让很多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反到能在武举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只会纸上谈兵不能上阵杀敌的军官。

武举人.jpg

明朝以及清朝初年武举模式没有什么改变,直到嘉庆年间,他考虑到武艺厉害的多数考策论都不合格,策论成绩突出的武功又不厉害。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朝代,对武艺的重视远超过文化,于是乎策论考试就变成了默写一段兵书,通常只要一百字左右就可以了。这也就有了苏灿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是还是通过作弊当上了武状元的故事。清朝武举选出来的人多数又变成了只会舞刀弄枪的匹夫。

从唐朝武则天开启武举,到清朝清光绪帝废除武举,武举制在中国一共延续了近1200年,这期间一共举行了500多次武举。如果说能叫上名号的,大概也只有郭子仪一人。像是我们印象中的名将例如岳飞,戚继光,袁崇焕等等,都不是武举出身,因为想要成为名将,个人武力,熟读兵法只是最基本的,实战才是检验将领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名将的名气都是在一次次实战中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