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处士”的意义,就是善于自处,不求闻达于当时的清高之人的代号。处士,也是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士未仕曰处士”,称处士的一定不能处于做官状态。 从某些材料来看,“处士”一词类同于现在所说的公共知识分子,没有官位,但是关心天下、热衷于讨论公共话题;或者惹恼当权者而获罪,或者受到赏识而被几顾茅庐请以出山。

处士.jpg

这一类人,在中国历代的历史上,关系也很重要。甚至每到历代的帝王或朝廷,隐隐约约都在注意他们的言行举动,心存顾忌。那些帝王将相,生怕被他们看不起,便会觉得自己很不安心。这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特色人物。随着处士的出现,还出现了我们所熟悉的处士横议。

有一些人,虽有处士之言,处士之志,但只要出过“仕”再称处士就有些勉强了,就如同女孩有过性行为就不能称处女一样。写过大量隐逸诗词的陶渊明虽然“采菊东篱下”“性本爱丘山”,宣称“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毕竟当过祭酒、参军,彭泽县令,其后代立碑时恐怕不写“处士”而写职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