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1年的秋天,在经过四年的跋涉之后,玄奘终于抵达西行的目的地那烂陀。那烂陀不是一般的佛教寺院,它不仅是古印度,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初来乍到的玄奘,受到了极其崇高的待遇。在这所大学里,玄奘的生活质量极高,食物种类丰富,数量充足。不仅如此,玄奘还有两个仆人照顾日常起居,出行也可以乘坐代表尊贵身份的象舆[yú]。

玄奘 .jpg

除了丰富的物质,玄奘在那烂陀也得到了极大的精神满足。公元632年的春天,百岁高龄的主持戒贤法师为玄奘重开讲堂。这次讲经,是全印度轰动一时的大事。为什么一个外国僧人会受到佛学圣地如此高级别的礼遇?难道真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吗?

原来在德高望重的戒贤法师眼里,玄奘不是一个普通的留学生,而是一个来自遥远大唐的高僧。坚实的佛学根底,孜孜不倦的学习,玄奘的学术成就已非常人能及。即便如此,玄奘在那烂陀仍刻苦求学。对于佛教的通用语梵文,他字斟句酌,除了佛经,他还专心于古印度的逻辑学和语言学。玄奘还曾在那烂陀开设讲坛,与高僧辩论。两次激烈的辩经后,玄奘成为了这个佛教大学,名重一时的高僧,他的名望传遍了整个印度。

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从印度带回了六百五十七部佛教典籍,他是古代世界两大文明之间最成功的使者。对理想永不放弃,对信念始终坚持,这就是玄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