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把读书人空谈大道理,耽误国家称为“书生误国”。其实最初都觉得无所谓,但是读多了史书,我们才发现有很多例子表明,不会干事的书生有时候比贪官更加误国,今天我们就说话“书生误国”的例子。

长平之战.jpg

长平之战:赵国用主攻的赵括替换下主守的廉颇,而赵括是个熟读兵书但无作战经验的人。在赵王和百官面前将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据的道来,并借用孙子兵法的内容让所有人对他十分信服。然而其最终结局是被秦国名将白起诈降引诱,突围不成被乱箭射死。四十万赵军被白起坑杀,赵国元气大伤从此秦国再无抗衡的对手。赵括只会以书上的知识为战略主要素而不懂变通换在现在的应试应该是个高才生。长平之战可以说是书生误国了。

接下来请出一位来自东汉的代表:第五伦!这位出身战国王族田氏的东汉书生,在当时和今天,都是赫赫有名,学问做的极好,品质更是极高尚,一辈子以为民做主为己任,优良业绩一箩筐,治民反贪更是一把好手。时至今日,还是中国古代清官里的楷模人物,能给的荣誉都给了。

第五伦.jpg

但做清官,就一定只做好事?就是在第五伦历经多年浮沉,终于调入洛阳城担任司空要职时,新官上任的他,就以无比的好心,干出一件差点坑惨东汉王朝的大坏事:强烈反对汉军援救西域!

当时正是公元75年,匈奴大兵横扫西域,东汉边陲告急,耿恭将军守着疏勒城苦苦支持。如此火烧眉毛的时刻,第五伦却是神态放轻松,强烈反对汉军救援西域,理由是这么一块没价值的土地要来干啥,放弃还能减少掉生灵涂炭!那正在西域血战的大汉将士们怎么办?就是这位一直名望崇高的清官,说出了一句心寒齿冷的话:可以让这些士兵们在西域战死,就当为国尽忠嘛!

如果真照他说的做,东汉王朝苦心经营的西域国土,百分百就丢了,占了西域的匈奴嚣张扑向汉地,更绝不是危言耸听。幸运的是,东汉王朝虽然在他的阻拦下,暂时打消了发兵的念头,却终于还是派出部队接应,将耿恭将军等人接进玉门关,是为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十三将士归玉门”的热血一战!而后在班超等大汉军人的浴血死战下。西域,终于坚守住了。虽说第五伦这个清官误了国。但还不算太严重。

但接下来宋朝这位代表,却是误到严重:徐禧!

在文官治国的北宋年间,徐禧却是文人里十分有战斗力的一员,从年轻时就喜欢高谈阔论,满嘴慷慨爱国的大道理,且整天摆出淡泊名利状,连科举都不去考。一派高深莫测的谋士派头。在王安石火热变法的年代里,他也顺势脱颖而出,就连宋神宗对他也无比宠信!

正是在宋神宗身边,这位成日把开疆拓土挂在嘴边,几句话就把人说得热血燃烧的爱国青年,也给宋神宗拍了胸脯:你派去西北的人各个无能,要是派我去,管保今年就灭了西夏。果然叫宋神宗热血沸腾,不但委以他钦差重任,还把大宋朝苦心打造,战斗力以一当十的选锋骑兵和八千匹良种战马全拨给了他,就等他胜利的消息!

结果这位仁兄来到西北,出手就把对手西夏吓一跳,直接在毗邻西夏军主力的地区修筑起了永乐城,吓得西夏都咋舌:你这不是送上门被我打吗?果然几十万西夏军猛扑了过来,把选址错误的徐禧死死包围住,大难临头的徐禧却还不自知,竟然继续瞎指挥,开打就叫选锋骑兵冲出去突围,却正突进人家的埋伏圈里,可怜这支大宋王牌就这样窝囊覆灭。然后一场惨烈的永乐城大战,宋军两万精锐战死,数万民夫被屠。王安石变法苦心积攒的军事家当,几乎被一战赔光!

接下来说的就不是一个书生,而是一群书生。

东林党.jpg

如果说起这帮书生,那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说起魏忠贤,我们用一个坏字可能并不能概括。但是他的存在,对当时的明朝也不仅仅是毒瘤。

平心而论,魏忠贤为巩固个人权势,未免有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罪恶一面,但从他曾经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抛开私怨、违心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诸多方面,不说他是不是心系大明江山,但是确实对明朝是有一定贡献的。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这还是应该被认同和肯定的。魏忠贤通过大力征收工商税使得边防的钱得以着落,而且天启的时候国库的钱还是逐步增加的。而魏忠贤倒台后,东林党上台了。

东林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让皇帝收工商税。每当皇帝说没钱要征税的时候,他们就会说“朝廷焉能与民争利”之类的话。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肯定要代表自己的利益了。

东林党人的党争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而且他们鼓动官商不缴商税,使得明朝经济雪上加霜。明朝的商人唯利是图,和他们勾结起来。尤其是晋商,于女真进行铁器火药等物质运输,卖掉了明朝。可以说一群酸儒加唯利是图的商人把持了东林党人的领导人位置。

所谓耳听是虚眼见是实,你历史把魏忠贤说的在混蛋,明朝起码不是亡在他手上的,把东林党吹的那么伟大,明朝就是亡在他们手上。但不论你怎么吹,事实是不能被改变的。

那么就要问了,史书为什么要损魏忠贤而吹东林党? 因为写史的是文人,他们不可能把他们的同类写的连个太监都不如,但是事实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