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小学时,都应该学过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正是这个古代的励志故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做自强不息。书本上写的匡衡正是因为凿壁偷光这种勤学苦读的精神,最后成为了大文学家。那么匡衡最后到底达到了什么成就,后人又是如何评价匡衡的呢?

匡衡凿壁偷光.jpg

匡衡,字稚圭,西汉著名经学大师。匡衡幼年好学,勤奋努力,曾因凿壁偷光而成为世人刻苦学习的榜样

他家里很穷啊,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根本买不起蜡烛。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于是,匡衡便用“偷”来的光,读完了家中所有的书。正是这种对学问契而不舍的精神,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

长大后的匡衡才华横溢,但科考之路并不顺利。汉朝时,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就有资格参加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可以做郎中,得乙科,可以做太子舍人,得丙科,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考了九次,才得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文学卒史。或许金子到哪都会发光,匡衡由于熟读《诗经》,被汉元帝刘奭发现。刘奭即位后,匡衡被重用,升任郎中、给事中。没多久,京城发生日蚀、地震,匡衡引用《诗经》中上行下效的道理,劝谏元帝减少奢靡之风,多行善意之举。元帝颇为受用,加封匡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由于汉代独尊儒术,因此皇帝对儒术文辞都十分推崇,而匡衡的《诗经》尤其好,匡衡也凭借这样的优势加官进爵,成为光禄大夫,此后也是一路晋升,到丞相韦玄成病逝之后,匡衡因为深得皇帝喜爱于是被进为宰相,封为安乐侯。

元帝后期,朝政较为混乱。宦官石显趁元帝生病,结党营私,扰乱朝政,大儒萧望之被石显逼得自尽。公元前33年,元帝病死,刘骜即位,为汉成帝。匡衡见石显在元帝病重期间,迫害了很多人。成帝一上台,匡衡就列出石显过往罪证。成帝看后,将石显免官,他的党羽也都受了惩罚。

但朝中大臣也有人认为,匡衡身为辅政大臣,早年不及时参奏揭发,却阿谀曲从,没有尽到责任,对他提出弹劾。匡衡也自感惭愧,一再请求辞职,汉成帝不允。

在汉朝时,凡是封侯的人,都是享受赐予的土地为其采邑。匡衡当时的封地有3100顷,封地中的租税都归匡衡享用。但是因为土地丈量有误,多给匡衡划了400顷封地。或许一开始匡衡并不知道,但是属下向他报告的时候,他并没有打算还给国家,而是将错就错。当地官员也不敢得罪这个当朝宰相啊,所以这400顷地,就成了匡衡的私人财产。

但是朝中对匡衡不满的人,以匡衡扩大国界为由,告到成帝那里。尽管匡衡位极人臣,很得元帝器重,但像他这样明目张胆地违法乱纪,成帝如何能容忍。成帝派人去查,果真如此,行了,你匡衡的是打算辞职吗?那就彻底一点好了,贬为庶民吧。但皇帝念匡衡为朝廷旧臣,多所贡献,故将多出的土地依旧归其所有,以示安慰。成为庶民的匡衡回到家乡,十分难过,没过几年,就病死了。

匡衡.jpg

后世对其评价

民间评价:“即说诗,匡衡来,匡说诗,解人颐。”

唐代杜甫:“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后世评价:匡衡勤奋无比、通古博今,经学绝伦,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是汉代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匡衡被《汉书》列为一代名相而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