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现在的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国家的法定假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都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但是如果告诉你屈原活着的那个时代就已经开始赛龙舟吃粽子,你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屈原和端午节不得不说的故事。

赛龙舟.jpg

我们都知道,屈原是我国战国末期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端午节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据考证,端午节最早是祭祀的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春秋战国之前,崇拜龙图腾的吴越部族,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会举行部落图腾祭祀,形式是龙舟比赛。屈原自己也写过赛龙舟的场景。《楚辞·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赛龙舟和屈原无关,那吃粽子总该沾点边儿吧?但是,经过考证,粽子其实是,先民们祭祖和祭谷神求丰年用的,要早于屈原。目前,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文献,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但那时,屈原已经去世了700多年。如果端午节真的是源自纪念屈原,不可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任何文献记载。那屈原怎么就成为端午节的代表人物了呢?

其实,关于“端午人物”的候选,不只有屈原。在我国江浙一带的吴国故地,就有纪念伍子胥的说法。春秋末期,吴国名臣,因遭人诬陷,被吴王赐死,于五月初五被抛尸大江。浙江部分地区,端午节又被认为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军、打败吴国的历史。在浙江东部,又有纪念孝女曹娥的说法。《后汉书·列女传》记载:“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

这几位“端午人物”的故事都很感人。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中国汉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所以,端午纪念屈原就合情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