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扳指自古以来就有。在《说文解字》中就记载了“韘,射也”,这里的韘就是古代射手戴在手上的扳指。而韘初见于商代。但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扳指,大部分都是见于清朝的。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小说中,清朝贵族都是人手一个扳指的。为啥清朝皇帝酷爱戴扳指,扳指又是怎么来的呢?今天历史笔记就带大家去看看扳指的历史。

扳指.jpg

所谓“扳指”亦叫“板指”、“班指”或“梆指”,是古人拉弓射箭时套在拇指上的钩弦用具,先秦文献中称之为“韘”,清代以来俗称“扳指”。

扳指一般为骨、玉、石等材料制成,套在拇指上不仅可以避免引弦磨损勒伤手指,而且还有利于射者开拉强弓,以达到提高射程,增强射击力度的效果。

几千年来,扳指的形制,出现过很多种样式。最为主要的,是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坡形扳指出现较早,最早还有弦槽,后来取消。在我国,坡形扳指一直使用到明代。国外则突厥-土耳其、韩国至今仍在使用。期间,各种式样的扳指都有存在。蒙古与清朝,则主要使用桶形扳指。传统的汉族扳指儿与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区别:汉族扳指儿从侧面观是梯形,即一边高一边低,而蒙古族、满族的扳指儿一般为圆柱体。

清朝在入关以前是游牧民族,骑马打猎这是游牧民族最基本的本领,同样的射箭也是最重要的的军事技能。努尔哈赤要求所有八旗子弟自幼练习弓箭,而射箭为了保护手指需要佩戴扳指,所以八旗子弟基本上人手一只扳指。

但是八旗在入关后,由游牧民族转型成为了定居的文明。拉弓射箭已经不需要所有人都练习,扳指也开始从军事器械慢慢转变为观赏玩物。由于炫富的需要,扳指的质地亦由原来的鹿角、发展为犀角、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名贵滑润的原料。

因清朝等级制度森严,所以不同等级佩戴不同的扳指。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象牙、瓷质为最多。皇亲贵族所戴扳指则多以上等翡翠磨制而成,色泽纯正、纹饰各异,碧绿而清澈如水,多为价值连城之品(电视剧里常见的就是这类扳指)。

在清朝的多位皇帝中,不少皇帝都表现出了对于扳指的喜爱,特别是乾隆与扳指可以说结下了不解之缘,据了解单是乾隆皇帝为诸多玉扳指写过的御制诗就不下50首。

玉扳指.jpg

皇帝的扳指可不是随便做的,需要有皇帝的谕旨说明做出什么样的纹样,在经过皇帝确认才能开始制作。每一个制作步骤,常常都要亲自过问,提出自己具体的建议与要求,然后让制作工匠参照实施。据说,乾隆皇帝当年在行宫避暑之时,曾连续七次来回传递命令及扳指实物,不厌其烦地提出修改意见,只为打造出一个喜爱的扳指。

但是在晚清,西方列强轰开了国门,清朝灭亡。作为清朝重要首饰的扳指,也失去了其显耀的地位。昔日夺目耀眼的扳指被人从手上取下,成为过去历史的一种见证,徒留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