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些古典电视剧中和一些历史资料中,有些古人的力气出奇的大。比如《水浒传》中的武松拳打老虎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都是力气大的典型了。古人真的有这么大的力气吗?难道古人的身体素质真的比现代人强那么多吗?

其实如果仅仅从力量方面来衡量古人和今人的身体素质,那么古人超越现代人是很正常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粮食。古人多食用粗粮,而今人多食用细粮。“粗粮”是公认的具有特殊食疗食补作用的天然绿色食品;而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不合理,成天进食的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品,普遍面临身体素质下降的尴尬境地。

但是身体素质也不能仅仅从力量来衡量,还有寿命。古代人寿命远低于我们现代人,毕竟医疗科技和物质的大丰富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寿命啊。举例说,现在的小毛病在古代就是绝症啊。所以整体素质肯定现代人强悍。时代在进步嘛。

所以古人和今人的身体素质对比,要看从哪些方面来说。当然事情是没有绝对的,古代也有传说寿命极长者,现代也有大力士。那么古代的人力气最大有多大呢?

纣王

提起纣王,估计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商朝亡国之君、荒淫无道。真实历史当然不是传说那样,如果想了解纣王可以看看本站之前写的纣王帝辛简介。我们言归正传,我们说说纣王鲜为人知的一面,其实纣王还是一个大力士。

纣王.jpg

据传说,有一次,商王帝乙在朝堂上和王子、群臣们议事。忽然听到头顶咔嚓一声,大家抬头一看,只见大殿上有一根柱子拦腰折断,眼看着大殿就要轰然倒塌了。帝辛站起来两步过去,一把托住了即将倒塌的柱子,侍卫赶忙换上了一个新的柱子。这就是成语托梁换柱的由来,当然现在演变成了偷梁换柱。

因为商朝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当时的生产工艺完全和后世无法相提并论,所以这个大殿肯定不会和后世辉煌华丽的宫殿相比。但不能否定了纣王的力量,别说是一殿之顶,能托住百斤重物都算是好气力了。可能对纣王来说,这都不算什么,因为他还干过倒拽九牛的猛事,这个就完全是出类拔萃了。帝王世纪中也说,纣王有倒曳九牛,抚梁易柱的本事。

赢荡

很多人可能是在看过电视剧《芈月传》,才开始知道这个人的。他在历史中的名气,多是因为他是一个举重运动员而不是因为他是秦国国君。赢荡身材魁梧,又身在壮年,估计精力实在是太旺盛了,喜欢和人比力气,有好多大力士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武王帅军打到了洛阳,见到了东周的国宝九鼎。结果兴致大发,秦武王与手下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赢荡举鼎.jpg

对于九鼎从没有数据记载重量是多少,但是肯定不会太轻。我们来做一个对比,秦武王手下有一个叫孟贲的。据说,他可以一只手把牛角拔起来,但是其双手都举不起来鼎,这就说鼎一定比两头牛重。详细数据我们就不对比了,但是秦武王的力气,那也是让人无话可说的了吧!

项羽

楚霸王项羽,扛鼎那就比秦武王要轻松了不少。关于霸王举鼎有许多的说法,有震慑群雄的威猛型,有标榜力气的展示型,反正各有各的说法,总之一句话,项羽扛鼎很是轻松,而且是那种举起来还要绕场一周,才会放下的。

霸王扛鼎.jpg

据说,项羽的兵器霸王枪就重达129斤,而且是单手武器啊。估计一般人两个手都抱不起来这个霸王枪。

胡车儿

胡车儿这个人估计一般人都没听说过,据传此人能够负重五百斤,日行七百里,他最出名的事情就是将典韦的兵器偷走了。典韦的力气之大,难以想象,尤其是在大风中可以单手稳旗的本事听来都觉的不可思议!

要知道夏侯淳还是在野外狩猎的时候遇到典韦,此时的典某人正在逐虎过涧,手持一对铁戟重八十斤。若是真的话,典韦正拿着一对哑铃奔跑在打老虎的路上。。。爬过山的朋友都知道,即使一路台阶都是在挑战地心引力,更别说还要负重奔跑了,典韦的力气之大不愧古之恶来的名声。

许褚

相比之下,许褚作为虎痴就很是直接,据说许褚幼时曾养一小牛,每天靠着举牛打磨力气,牛长大一分,许褚的力气便也跟着增加一分。但到了牛成年的时候,许褚举不动了,要知道一头壮牛的体重得有一两千斤,虽说许褚举不动了,但拉的动啊,许褚还真这么干过。

对于一个能把成年壮牛拉的后退的人来说,或许跟他掰腕子就等于在做虎口开裂术一般简单。

鲁智深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个故事,估计已经家喻户晓了。据说,鲁智深在相国寺时,几个泼皮向鲁智深道歉吃酒,但是屋外乌鸦叫个不停,惹恼了鲁智深。几个泼皮想架梯子把鸟窝捣毁,但是鲁智深可等不了,直接脱了外衣,用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那棵树竟然连根拔起。如果故事是真的,那鲁智深的力气可是不容小觑。

倒拔垂杨柳.jpg

武松

相比于鲁智深,估计武松打虎更加深入人心。别人喝了酒是身体疲软,而武松却不一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酒多喝一分便多了一分的力气。

呃,可能他和大力水手一样,属于补充型选手。

如果说,武松打虎这个事无法给力量下一个定义。那么武松举石狮子的故事,就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水浒传》第二十八回中就有武松举石狮子的故事。

武松.jpg

在《水浒传》第二十八回中,这样描绘了武松举石:“把石墩略一摇,大笑道:‘小人真个娇惰了,那里拔得动。’施恩道:‘三五百斤的石头,如何轻视得它。’……武松便把上半截衣裳脱下来,拴在腰里,把那个石墩只一抱,轻轻地抱将起来,双手把石墩只一撇,扑地打下地里一尺来深……武松再把右手去地里一提,提将起来,往空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武松用双手只一接,接来轻轻地放在原旧安处。”小说中对武松在安平寨举石的描写,既展现了宋代举石的方法,又反映了宋代举石运动的普及。尽管石墩足有三五百斤,但大力士武松将石墩一提、一扔、一掷、一接,其举石过程仿佛历历在目,直到今天,我国民间的举石锁活动还保留着这几个最基本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