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 嬴政

秦始皇

千古一帝这个词,最开始就是称呼秦始皇嬴政的。

一、政治 

1.提高帝王尊严:赢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帝』,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此外,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 

2.厉行中央集权: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一切听命於皇帝。另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 

3.实施严刑峻法:秦朝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法律,颁行於全国。 

二、军事 

修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万余里』。 

三、经济 

1.统一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 

2.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 

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四、交通 

1.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2.沟通水路:秦疏浚鸿沟作为水路枢纽,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修长达六十多里之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五、文化 

1.统一文字:战国时期,『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瀳、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令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在全国通行。后又简化小篆成隶书,亦在秦代流行於全国。 

2.统制思想: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这也是秦始皇最受争议的一点)

六、对外 

1.秦始皇於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复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国版图大定,西自陇蜀,东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形成后来中国疆域之基础。 

2.北伐匈奴:战国末年以来,匈奴时常南侵,威胁到燕、赵、秦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公元前二一五年,乃在燕、赵、秦旧长城之基础上,加以增筑,连结成一条长达五千余里的所谓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在多年战乱民生凋敝的情况下,实行了轻徭薄赋、疏缓刑法的政策。完善并发展了隋朝和唐高祖时建立的制度,包括府兵制、均田制、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等,并颁行了《大唐律》。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他的帝王美德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善于纳谏,以魏征为首的大臣常常犯颜直谏,他都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贞观美政,留下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等经典的政坛佳话。贞观之治成为史学界毫无争议的太平治世,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程度,全国每年被判死刑的人数达到最低记录,一个繁荣开明的辽阔帝国由此蒸蒸日上,开始了一个多世纪的强盛期。

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而在其领导下的唐朝,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隋炀帝杨广

杨广.jpg

说起隋炀帝,人们都会将他与暴君、昏君和淫君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说他是千古一帝还是比较有争议的。但是从杨广对于后世的影响还是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的。如果仅仅说道好色,如果你熟读历史,那就应该知道他有位表哥叫做李渊。可以从好色来比较一下,为什么就没人说李渊呢?

1、统一江山,平定叛乱 

杨广正是隋朝的兵马都讨大元帅。杨广二十岁时统一中国(秦始皇灭掉齐国时已近不惑之年),少年英雄,博得人民的广泛赞扬,是故“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的巨家大室全部叛变“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杨广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他亲自实地在江南花了十年来拢络人心,缓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怀疑,在军事占领后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碍南人成为忠于隋室臣民的许多政治和文化隔阂。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 

2、抗击突厥,加强统治 

隋朝初建时,突厥不断侵扰,隋文帝发兵抵御。杨广“后数载,突厥寇边,复为行军元帅”,足见其在北御突厥中所起的作用。后明代李贽在评述此事时,也不得不承认隋炀帝“善用兵”。建立东都,也是为了加强统治。就算有吃喝玩乐的成分在里面,可这个决策是正确的,合于事宜。“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必须“因机顺动” “今可于伊、洛营建东京”。 而且洛阳地位适中,便于转运南北固定物资,取得充足供应。 

3、修通南北大运河 

但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沟通南北水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隋炀帝在修运河同时,运河两岸筑起御道,种上杨柳树,从长安到江都,沿途建造离宫40多处,沿运河还建立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这加强了南北沟通,有利于国家统治。对后世有很大好处,只是隋朝享国短促,大运河的好处还没有充分体现出了。唐宋王朝每年都要组织民夫对运河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疏浚,以保证运河的通畅。大运河的好处可见一斑。 

4、开创科举 

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无疑是异常高明的创举,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世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因此,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一直沿用到清末。 

5、沟通西域 打开丝绸之路 

隋炀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后来朝贡贸易,小国来朝拜,赏赐金银珠宝,虽然大耗钱财,不过这也是大国心理的表现,历代都是这样。沟通西域,加强了与西方诸国的联系,消除了来自西突厥的外患,获得政权的巩固和安宁。同时也促进了隋与西域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6、总结 

隋炀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创下了影响中国上千年的文成武功。可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连唐太宗都对魏征说,隋炀帝的文功武略,我不如也。只是可惜行事太急了。连年用兵和开挖大运河耗尽了民力,达到了国家承受的极限。以至于民怨沸腾,揭竿而起,最后土崩瓦解。如果他行事稍缓一些,历史可能是另一个样子。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jpg

汉武帝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都是最为强盛的时期。在汉朝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将西汉王朝推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

政治上汉武帝为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实行了“推恩令”。经济上,汉武帝统一货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同时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并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而在思想文化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将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此儒家成为了历朝历代的文化思想。

在军事上,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并且开发南疆,开拓疆土。这一系列的措施都加强了中央集权,还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不仅如此,汉武帝还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各民族以及中原汉族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也促使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同时还加强了中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因为在他手中完成了西汉历代君主想做而不能做的事——击破匈奴。所以汉武帝是可以称为千古一帝的。

还有两位不能算是皇帝但是可以称之为千古唯一的领袖。一位是毛泽东,一位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这样一位首领放在中国的千古一帝确实很有争议,其一他是蒙古人。虽然现在蒙古人也能算是中国人的一种,但是在当时的年代,蒙古是侵略中华的民族。其二,他并没有称帝。从古至今,唯一称霸天下的只有不懂政治的成吉思汗。他的强硬无人能比。成吉思汗从来都是霸道,带给国人的只有牛逼,没有屈辱。这一点注定了他是千古一帝,以后也没有人能超越。

毛泽东同样没有称帝,但是其就相当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皇帝。若论中国,当以秦始皇开始是一个时代,大禹开始是一个时代,毛泽东开始是中国另外一个时代,故而毛泽东也是“千古一帝”;尽管毛泽东迫害功臣,文化大革命饱受非议,朱元璋,刘邦也干过这样的事,但这并不妨碍历史后人对他们的正确评价,功过七三开,盖棺而论;自有后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