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如果说到谁是北宋第一能打武将,很多人受影视作品和演义影响会说杨家将。其实真正的北宋第一武将应该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狄青。

狄青.jpg

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精通骑马射击。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选做散置。当时狄青正是底层军官,每次作战狄青都是勇敢冲锋在前,由于狄青相貌过于文秀俊美,他就带上带上一副青面獠牙的面具以增加对西夏人的恐惧和压迫感;由于狄青作战不仅勇敢而且颇有用智,连续打胜仗,被多次派往关键地方。对于狄青的军事才能,很早就有人很赏识。朝廷大臣尹洙有一次和狄青谈兵法,发现狄青不只是会冲锋陷阵而已,居然还懂战略战术,于是向范仲淹、韩琦推荐了狄青。这两位也很赏识狄青,说:“此良将材也。”范仲淹还对狄青进行了军事理论培训,特意给他开《左氏春秋》课程,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狄青经过刻苦学习,掌握了不少兵法知识。狄青因为战功也不断升迁至高级将领,可谓是“从士兵到元帅”。

宋军武将领兵出征,往往都同时派去文官作为监军或者上司之类的;不得不说性格懦弱的宋仁宗对于狄青还是不错的,面对文官集团压力,毅然决定独任狄青全权负责岭南军事。结果没了不懂军事文官的羁绊,狄青很快取得胜利,仁宗大喜对自己的知人善任很是得意升其为枢密使。可以说狄青“从士兵到元帅”后,又有了“布衣到宰相”。狄青达到了当朝宰相的最高地位,可见靠着军功上来的狄青立了多少军功。在宋朝,从小兵到枢密使(宰相),恐怕也只有狄青一人。

狄青在迈上权力巅峰的同时,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悲剧。几乎就在狄青被任命为枢密使的同时,就遭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对,这其中不乏名臣巨卿,如曾经对他赏识有加的韩琦,以及名望如日中天的欧阳修和文彦博等人,宰相庞籍就曾经拿祖宗旧例持反对意见,劝告仁宗,即使开国大将曹彬战功卓著,也只是享用朝廷厚赠,而未获得枢密使重位,狄青何德何能?敢篡取国家重器?虽然仁宗坚持己见,毫不动摇的诏令狄青就任枢密使重位,但是由此带给这位名将的却是无休无止的攻击和指责。比如谏官因狄青家的狗生角,并且多次发光,便请求将他调出京师以便保全他的声誉,但宋仁宗没有答复。

这里面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其他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

其一,狄青出生寒微,因脸上黥字而被文人士大夫瞧不起。

其二,宋朝重文轻武,武将的身份在文官集团中处弱势地位,常常被人瞧不起。狄青出身行伍,终其一生,没有一张能够拿得出手的文凭,在那个讲究出身,地位和文凭的年代里,狄青显然是一个异数。宋朝做官讲究出身,尤其讲究进士及弟,一等为进士出身,二等同进士出身,三等为赐进士出身,而狄青是个大老粗,只是在行伍之中,受范仲淹教诲,读过一些书,与那些根正苗红的朝廷大员相比非常微末。狄青也深知这一点,曾经感叹,我与韩枢密(韩琦)官职军功相等,只是少一进士耳。当狄青因仁宗赏识而被破格提拔后,因平步青云升迁速度过快而被文官集团所忌恨,甚至为曾经是自己上级的韩琦所嫉妒,文官们不敢对仁宗破坏官场潜规则的方式表示任何不恭,于是狄青就成为了众人必欲除之的替罪羊。

在这些文人的连番舆论轰炸下,仁宗皇帝一方面害怕狄青“功高震主”、另一方面架不住文官的各种压力,性格本身就有点懦弱的仁宗就罢免了狄青,将其赶出京师,发到外地。嘉佑二年二月,因嘴上生毒疮,抑郁而终。狄青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传统评书中,涉及到"杨文广时代",先前旧本都把北宋名将狄青写成反面人物。在杨金花夺帅印时,由于误伤狄青之子,引起狄、杨结仇。狄家处处害杨家,杨家时时反狄家。这种"狄杨不合"之说是违背历史的,也有损狄青的形象。

北宋历史上,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已经平灭了南唐。真正平灭南唐的是大将曹彬和同平章事潘洪,杨家将并未参战。所以狄青和杨家将的故事完全是评书杜撰的。就如同一样在评书中的大奸臣潘仁美一样,其实他们都是无辜的,潘仁美的原型是北宋名将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