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学二年级学习了一个成语叫做“铁杵磨成针”,故事我们就不详细说了。今天的我们对于针并不陌生,我们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机器制作的,但说到底还是有针。那么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做针的吗?难道真的是铁杵磨针吗?

最早的针是骨针,其后又木针、竹针、象牙针和铜针。骨针最早出现在旧石器时代,例如中国的山顶洞人(距今1.8万年)就使用骨针缝缀衣物。古埃及的废墟中发现过石针,罗马时代用的是铁针和铜针。我们如今所用的钢针,一般认为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中世纪传入欧洲。

骨针.jpg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编撰的《天工开物·锤锻第十》曾详细记载了针的制作方法。“凡针,先锤铁为细条。用铁尺一根,锥成线眼,抽过条铁成线,逐寸剪断为针。先锉其末成颖,用小槌敲扁其本,钢锥穿鼻,复锉其外。然后入釜,慢火炒熬。炒后以土末入松木火矢、豆豉三物掩盖,下用火蒸。留针二三口插于其外,以试火候。其外针入手捻成粉碎,则其下针火候皆足。然后开封,入水健之。"

这也是对针的制作工艺最早的记载,古时候的针使用的是拉丝和渗碳热处理技术,匠人将上好的熟铁锻成细条,加热后用穿孔的铁模具拉拔成丝,再将细细的铁丝剪断,搓削光滑后穿眼成为针形,放到铁锅里缓慢翻炒使之退火,最后用松木、木炭、豆豉做渗碳剂拌以细泥,将针覆盖加热进行渗碳,最后将针在水中淬硬,才成为可以使用的针。

这里说的是一般我们用来缝衣服的针,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针灸是中医的一项必备技艺,在古代任何一个大夫都要学习。那么针灸用的针是怎么制作的呢?

针灸针.jpg

明代杨继洲也在其《针灸大成·煮针法》中详细记录了制针过程:“先将铁丝于火中煅红,次截之,或二寸,或三寸,或五寸,长短不拘。次以蟾酥(即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呈白色乳状液体,有毒,可入药)涂针上,仍入火中微煅,不可令红,取起,照前涂酥煅三次,至第三次,乘热插入腊肉皮之里、肉之外,将后药先以水三碗煎沸,次入针肉在内,煮至水干,倾于水中,待冷,将针取出。于黄土中插百余下,色明方佳,以去火毒,次以铜丝缠上,其针尖要磨圆,不可用尖刃。”

针灸的针和绣花针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工艺,其中最大的区别应该就是绣花针有针眼,针灸的针要涂抹蟾酥(达到麻醉的效果,减少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