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写了五代礼乐崩,长子继承制已经完全失去了市场,整个五代居然没有一个长子继承。与之相反的是很多都是养子继位,那么为什么在五代有这么多养子继承皇位呢?

唐朝、五代时期盛行养子,学界谓之假子制度。

1、唐、五代的假子类型

(1)第一种类型是真正的养子型。其假父子之间的“父子”关系很明确,收养的数量较少,一般是一两名或数名。如后周世宗柴荣为郭威养子。

(2)第二种类型是亲兵型。这一类型假子数量多达数百乃至数千。这类数以百千计的假子或义儿,决不可能对其假父、养父都存在很明确的“父子”关系,也不可能都改从姓名。其实这是模拟少数民族部落亲兵制度的传统,故此也并无继承权。

(3)第三种类型是介于前两种类型之间,其假父子之间的“父子”关系也比较明确,假子们都改从姓名,委以重任,但由于收养数量较多,所以人伦关系、继承权等方面不可能如第一种类型那样严正。与真子有区别,与第一种类型的假子当亦有区别。

2、假子产生的原因

唐五代如此盛行假子制度,绝非我国封建社会中一般的养子现象,是有一定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条件的。据以上所引史料来看,唐代最初流行假子制度多与胡人有关,而且在胡汉杂居的河朔地区最为流行。我们知道,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大大落后于中原汉民族,正处在原始部落制后期。当时部落对外战争极为频繁而又残酷,部落成员尤其是男性成员死亡率很高,流动性很大。凡此社会条件和文化心理,使得他们习惯于收留外人或俘虏为养子,借以扩大本氏族部落的力量。同样地他们也习惯于充当他人的养子。随着唐代的大量征伐战争,少数民族大量内属和入居中原,这种制度在中土得以流传。

那么,根源于胡族习俗的唐五代假子制度何以逐渐盛行而愈演愈烈。其根本原因是与唐代兵制从义务兵制向募兵———私兵制转化以及藩镇割据局面长期延续有直接关系。唐初实行府兵制,是一种义务兵制,它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被抽调充当府兵的农民自备武器给养,更番宿卫,使将不得专兵。高宗、武后以后,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和府兵制自身的矛盾,府兵制趋于瓦解。于是,在唐初已少量实行的募兵制便逐渐盛行,到了玄宗开元时期,募兵成了定制。募兵制实行后,兵成了一种专门职业,将帅也得以专兵,遂为假子制度的盛行创造了条件。睿宗、玄宗时期,为了处理边疆地区与少数民族关系日益复杂的形势,于边防重镇设置节度使制度。玄宗天宝年间,那些孤寒无党的蕃将往往被擢升为节度使职务。胡族军人在其掌握军政大权之后,自然极容易影响当地习俗,促使该地区濡染胡风,胡人收养子习风、部落亲兵制度便因缘时会,逐渐盛行起来。

养子产生总结

1.养子的出现实际上是相互利用的结果,李克用最喜欢收养子,而这些养子大多成为南征北战中的重要战力。养子可以与自己真正地捆绑起来,同时,收养子的也不得不给养子权力以笼络其心,到最后就是养虎为患。

2.养子为何能夺权,从文化因素上有两个原因:五代传统的君君臣臣思想被破坏,中原各皇朝普遍有外族背景,李克用、石敬瑭、刘知远都是是沙陀人。

北宋王朝建立后,统治者鉴于中唐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武人跋扈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把节度使的兵权、财权和刑权全部收归中央,加上宋人提倡文人政治和汉民族本位文化。所以盛行一时的假子制度也就丧失了政治、军事上的作用和社会条件,从而受到极大的限制。